<
y3h9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唐: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! > 第七十三章:高明,你究竟想做什么?
    “魏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事已至此,多说无益。”

    “您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陪同陛下封禅。”

    “自古以来,随帝封禅都是一件大事,随同的官员必然是朝中重臣,皇子更不必说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趟从关中途径洛阳,中原,最终抵达泰山脚下,沿途百姓、士族、豪强多不胜数,假使殿下能够展现王者之态,必然会赢得这些人的支持。”

    萧德言提出了一个发自肺腑的建议。

    “臣赞同秘书少监之言。”

    韦挺、卢承庆、刘洎、苏勖都意识到了这个提议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帝王封禅不仅仅是向天地昭告功绩,同样也是为了确立下一任继承人。

    魏王、晋王随驾,这足以说明皇帝李世民有那种心思,把他们都列入了东宫备选项。

    既如此,李泰做什么,怎么做才能赢得李世民的偏爱,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本王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眼眸闪烁着精光,李泰胸中热血沸腾:‘大兄,东宫,我坐定了!’

    ...............

    无独有偶,晋王府。

    “殿下今日此举已经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赏。”

    “孝悌之义展现的淋漓尽致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没想到太子会将巡边之事接下来,又让吴王回朝。”

    褚遂良对于自己学生今天的表现,感到非常欣慰、自豪。

    “稚奴。”

    “舅父知道你对高明、青雀非常尊重。”

    “但现在不是讲兄弟感情的时候,这是夺储之争。”

    “我希望你下一次不能这么冲动的站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长孙无忌苦口婆心的叮嘱道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李治请命前往并州巡边完全是为了体恤太子李承乾。

    殊不知,这是李治深层次的谋划,只可惜,并未得到李世民的许可。

    “舅父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了,以后绝不如此莽撞。”

    迎着二人的目光,李治小脸上满是坚定的回道。

    瞧见晋王李治一副言听计从的乖巧模样,长孙无忌、褚遂良都不免点了点头,心中满意。

    ..............

    太极宫,两仪殿。

    “可真是朕的好儿子们呐。”

    倚坐在席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听着李君羡的汇报,目光幽深道。

    朝会刚一结束,东宫、魏王府、晋王府都迫不及待的召集了手下人,就差没把争斗摆在明面上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百骑已经调查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太医署在贞观十三年有不少人致仕,这些人无一存活下来。”

    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低着头,禀报道。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龙目一眯,李世民脸上露出了阴冷之色:“贞观十三年,好一个贞观十三年。”

    “高明的腿疾还真是有不少意外,参与的人一定不只是那么些。”

    “查,给朕查个底朝天,朕倒是要看看谁吃了熊心豹子胆,敢算计东宫。”

    贞观十三年,太子李承乾骑马突发意外,以至于脚部受伤,治好之后始终一瘸一拐,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太子品行失德的表现,纵马驰骋,难免会有伤患。

    直到看到李承乾挺拔的站在他面前时,李世民才察觉到这件事情有鬼,没道理太子自己能治好几年的脚伤,当初的太医却一点痕迹都没发现,反倒束手无策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李君羡恭顺领命。

    “那股势力还是没有踪影吗?”

    接着,李世民想到了太子手下的东厂,冷不丁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禀陛下。”

    李君羡眼中掠过一抹异色,回道:“长安各处,百骑已经翻了个底朝天,还是没有寻到蛛丝马迹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我们调查到东宫跟太子别苑之间屡有往来。”

    “终南山?”

    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了李承乾在终南山下安置了京兆府的数万乞丐、流民,脱口而出:“有什么异常?”

    “东宫家令寺官员每隔十天就会前往太子别苑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将终南山下的田地都以市面上最低的租子租给了那些乞儿、流民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乞儿、流民跟太子别苑的百姓共同建立了完备的防御体系。”

    “仿效坊市,建立庄子,一个庄子便是一个小型的城市,生面孔一进入内就会被发现。”

    “已经好几名百骑被揍了个半死,然后被丢出来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,李君羡有些羞愧。

    堂堂大唐精锐竟然被一群乡民欺负了,成何体统。

    “哦?”

    目光如炬,李世民捋了捋胡须,兴致勃勃道:“一个庄就相当于一个坊市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庄户有打猎的,种地的,全都调集起来,近有刀枪,远有猎弓,倒是完善。”

    “我大唐的每个村子要是都这么做,那面对土匪之流,必然会有奇效。”

    “家令寺的人去这么频繁,想来跟地里有关系,并不能说明那些暗地里的力量隐匿于终南山。”

    “这件事暂且搁置,你且遣人关注薛延陀及东突厥、延边各军州之事,严防有变。”

    “末将领命。”

    李君羡擦了一把额间的冷汗,迫不及待的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查访东厂可这不是人干的事,百骑司不知道损失了多少人手,再这么下去,补都补回来了。

    再这么下去,东厂没被查出来,恐怕百骑司已经无人可用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

    正当李君羡刚刚离去的时候,一名御前内侍恭敬的上前禀报道:“太仆寺、兵部奏报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命人取2400匹突厥战马,还有所需粮草、军饷、兵甲器械等等。”

    “这都不是什么大事,传朕旨意,兵部、太仆寺必须第一时间满足东宫所需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稍微坐起了身子,沉声道。

    他是大唐皇帝,但他也是一名父亲,对于大漠风险了如指掌,塞外草原,辽阔万千,真要是率800人前往,沿途遇见的危险不知道得多少,区区一些战马、军饷、粮草算得了什么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御前内侍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两仪殿。

    ‘高明。’

    ‘你究竟想要做什么?’

    目光幽暗深邃,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中,太子李承乾在朝会的所作所为着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